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

来源: 粤高
日期: 2021-10-19
浏览次数: 9


2021年10月15日,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 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这是中心连续第4年就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发布报告。


2021年10月15日,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许科敏总经济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黄荣副主席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参会并致辞。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这是中心连续第4年就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发布报告。



《报告》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当前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是中国AI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随着技术迭代发展和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继续保持爆发增长态势。截止2021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申请专利共计909401件,授权专利253811件。


二是中国AI技术多线发展,基础通用领域创新活跃,应用领域专利占比最高。根据人工智能产业特征,《报告》将人工智能归纳为基础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应用技术和支撑技术四类模块共14项技术分支,并系统展示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质量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专利申请量占比依次是应用技术模块、关键技术模块、支撑技术模块和基础通用技术模块。智能驾驶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分支占比最高;深度学习作为基础通用技术分支上升最快。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

图 1 人工智能技术分类


三是中国创新主体展现积极的创新态势,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成为AI专利贡献的主力军。《报告》显示,我国申请人占据AI在华专利申请量的主导位置。此外,伴随AI技术基础性、前沿性和颠覆性的战略位置愈发凸显,百度、腾讯、阿里、华为、平安科技等国内企业纷纷大力布局,成为AI专利贡献的“主力军”。例如百度公司在优势业务如智能推荐、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深度学习、智能语音和智能驾驶等多个分支领域展现了充分的专注度和科研实力;寒武纪、科大讯飞和迈瑞生物等“小巨人”企业在智能芯片、智能语音和智慧医疗等领域中展现快速的增长趋势;此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创新主体则在深度学习、量子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和关键技术模块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前十申请人占比为43%),成为基础攻关的重要力量。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

图 2 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排名


综合来看,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红利的多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正加速积蓄,逐步促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呈现广覆盖、深渗透、强融合的发展趋势。



聚焦高质量发展,《报告》创新构建了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评价体系,对14项分支进行了创新驱动力测度




一是创新设计高价值专利测度方法,构建评价体系。《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批量高价值专利及其对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的评价方法。由此构建的评价体系在关注专利个体价值的基础上,引入了专利整体价值对创新主体产生的外部竞争力和影响力,并综合考虑技术、市场、行业、产业、社会、政策等多维因素,科学测度高价值专利对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是逐一开展创新驱动力测度,我国领军企业展现积极的比较优势。《报告》显示,我国百度、华为、清华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展现了积极的发展态势,并在年度增长趋势、创新实力对比和高价值专利布局等方面,逐步建立优势。以百度为例,得益于更早地投入与布局,伴随PaddlePaddle、AutoDL以及Apollo等开源框架平台的日渐成熟,百度公司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和智能语音等多个AI领域展现了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发展态势,在算法与数据等热点融合领域,同样展现了持续用力,不断加强的创新局面。


                        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排名

排名

创新主体

得分

1

百度公司

92.24

2

腾讯公司

91.89

3

华为公司

91.78

4

阿里巴巴

90.09

5

微软公司

89.38

6

浪潮集团

87.44

7

欧珀移动

87.34

8

平安科技

86.57

9

国家电网

85.86

10

清华大学

85.07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

图 3 人工智能基础通用技术共享关键词(举例)



着眼国际战略竞争,《报告》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竞争将愈加激烈,高价值专利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全球经济体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报告》认为,在当前国际竞合格局复杂多变、技术脱钩风险与出口管制事件层出不穷等背景形势下,AI技术竞争更多是由创新企业和科院院所推动和实施的。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而高价值专利则是企业乃至我国AI产业生态技术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报告》建议,要充分结合我国的政策体制、市场规模以及数据资源等禀赋优势,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的历史转变,加强以百度、华为、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领军企业,以寒武纪、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的创新协作和技术突破,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2
    2023 - 01 - 31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五一五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专利审查服务信息化和便利化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23年2月7日(含当日)起,全面推行专利证书电子化。当事人以电子形式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的,通过专利业务办理系统下载电子专利证书;以纸质形式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的,按照《领取电子专利证书通知书》中告知的方式下载电子专利证书。特此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1月19日
  • 点击次数: 2
    2023 - 01 - 16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五一〇号为保障修改后专利法的施行,回应创新主体对局部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本国优先权的迫切审查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关于施行修改后专利法的相关审查业务处理暂行办法》,现予发布,自2023年1月1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1月4日关于施行修改后专利法的相关审查业务处理暂行办法第一条 专利申请人自2021年6月1日(含该日,下同)起,可以通过纸件形式或电子形式,依照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提交请求保护产品的局部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申请局部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整体产品的视图,并用虚实线相结合或者其他方式表明所需要保护的内容,要求保护的局部包含立体形状的,提交的视图中应当包括能清楚显示该局部的立体图;未在整体产品的视图中用虚实线相结合方式表明所需要保护的内容的,应当在简要说明中写明请求保护的局部。第二条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对于申请日为2021年6月1日后的专利申请,申请人认为存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通过纸件形式或电子形式提出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施行后对上述申请进行审查。第三条 对于申请日为2021年6月1日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提交请求外观设计专利本国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在先申请是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可以就相同主题提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先申请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可以就附图显示的设计提出相同主题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其在先申请自后一申请提出之日起即视为撤回,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人要求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作为本国优先权基础的除外。第四条 对于申请日为2021年6月1日后的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依照专利法第三十条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第五...
  • 点击次数: 5
    2022 - 12 - 16
    来源: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安排,前期,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我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2万家,约占全国的1/4;从业人员约21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3.1%。本次抽样调查,采取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共抽取原始样本850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1份,回收率93.1%。本报告基于调查回收的791份有效问卷,对比2021年、2020年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主要结论(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对比2021年、2020年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在11-50人及50人以上的机构占比逐年升高,机构规模正不断扩大。图1 2020-2022年服务机构规模变化情况2022年,48.5%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招聘新员工,平均每家机构招聘人数为3.09人,调离(离职)2.43人,平均单家机构净增加0.67人。在有新进员工的机构中,46.1%的机构新进有应届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二)人才结构逐年优化32.7%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相较去年上升5.2%,上升趋势明显。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量共190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8%,单个机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平均人数为2.41。2022年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机构占15.4%,平均每家机构拥有0.46人;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机构占30.0%,平均每家机构拥有0.91人。图2 2020-2022年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机构占比(三)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受访机构中,有710家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占比为89.8%;343家有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占比为43.4%;184家有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占比为23.3%;180家企业有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占比为22.8%;63家机构有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务,占比...
  • 点击次数: 5
    2022 - 11 - 29
    一、开展专利产品备案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探索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作出一系列部署,为专利支撑创新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落实《纲要》和《规划》的重要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采取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两步走”的方式,先行启动专利产品备案工作,后续根据产品备案和数据积累情况,适时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对于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言,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有助于全面准确掌握本地区专利运用和产业发展情况、精准发力促进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有效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政策、科学引导企业推进高价值专利转化。对于参与备案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专利产品备案获得《备案证明》,作为消费决策参考,也可以在相关项目申报中作为产品技术先进性和专利市场效益的有力证明,获取有关的政策支持。二、由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统一备案有何考虑?答:为扎实有序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和认定工作,避免各地分头建设造成的重复投入、标准各异等问题,2022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复函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同意其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通知》明确,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认定”的原则,由试点平台统一提供专利产品备案的公益性服务。在备案过程中,试点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且全年开放,随时可以填报。三、哪些主体可以进行产品备案?一件产品涉及多个备案主体的情况如何操作?答:按照《通知》所附的《专利产品备案条件及流程》,备案主体应当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社会组织,且应当是制造、销售专利产品的专利权人或被许可人。同一产品不得重复备案。如同一产品涉及不同的备案主体,应由相...
Copyright © 2018 - 2019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 191 号 B 塔 4416
电话:+86 020-32502900
传真:+86 020-32502999
邮编:510000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20-32502900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