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图文解读】《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政策文件解读材料
来源:
粤高
日期:
2022-03-14
浏览次数:
37
【图文解读】《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的政策文件解读材料
(一)背景及依据.
近年来,广州积极适应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需求,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开拓创新,注重发挥产业应用齐全、数字政府领先的优势,优化政策链、生态链、人才链、载体链等顶层设计,构建自主创新的软件产业集群生态。2020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4949亿元(工信部口径),同比增长15.5%。
根据《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穗厅字〔2021〕17号)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软件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支撑地位,打造“信创支撑、软件定义、应用带动”的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制定《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大信创、强平台、新应用、广布局”的产业生态发展工程,提质升级中国软件名城,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
(二)目标及任务
把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战略引擎,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链群发展,实施“大信创、强平台、新应用、广布局”的产业生态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产业“固链、补链、建链、强链、延链”,拓展软件产业规模厚度、创新深度、空间广度,打造“信创支撑、软件定义、应用带动”的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成为辐射大湾区、引领全国、走向国际的世界软件创新名城。
《行动计划》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工作目标。到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建设1个中国软件名园,打造链条强韧的信创、区块链、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重点产业链群。
(二)发展方向。通过实施“大信创、强平台、新应用、广布局”四大工程,推动产业链基础高级化,重构产业链价值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拓展产业链发展新空间。
(三)主要任务。重点实施“固链、补链、建链、强链、延链”五大行动共14项任务,从创新能力、技术底座、产业生态、数产融合、载体布局等方面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深入对接省软件和信息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工作部署,统筹产业链整体工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招商引资、创新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各有侧重、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关键词诠释
(一)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用量子力学规律重新诠释的通用图灵机。量子计算机只能解决传统计算机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从计算的效率上,由于量子力学叠加性的存在,某些已知的量子算法在处理问题时速度要快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
(二)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三)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4
2024
-
11
-
26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深入实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加强商标行政保护专业指导,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商标侵权案件违法经营额计算办法》。《办法》对多年来商标侵权案件违法经营额计算的有益经验与做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总结,共十九条,对违法经营额的定义、违法经营额计算的一般标准、复杂侵权情形中违法经营额的计算标准、无法查证实际违法经营额的处理、不计入违法经营额的特殊情形、反向移送中违法经营额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细化规定,解决了一系列争议和突出问题,为商标执法部门计算违法经营额提供具体规范操作指引,助力营造透明度高、可预见性强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做好《办法》的宣传解读,推进《办法》的实施,进一步统一规范执法标准,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点击次数:
4
2024
-
10
-
24
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PCT试点项目的用户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支付国际检索费。欧洲专利局(E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共同宣布,双方联合开展的专利合作条约(PCT)试点项目进入下一阶段。这一新阶段为提交PCT的中国申请人指定欧洲专利局作为其国际检索单位(ISA)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自2024年12月1日起,申请人将可以使用人民币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向欧洲专利局支付相关检索费用。2020年12月1日,该试点项目第一阶段正式启动。第二阶段将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和居民以人民币支付费用,使申请人更容易获得欧洲专利局高质量的国际检索和书面意见。通过选择欧洲专利局作为其国际检索单位,申请人可以更快获得欧洲专利保护。此外,第二阶段保留了其关键优势,例如根据PCT第二章向欧洲专利局提交国际初步审查请求,进入欧洲阶段时将减少75%的审查费,且不需要欧洲补充检索和PCT申请翻译,从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试点项目上限为每年3000份申请,以确保广大申请人能够继续利用这些优势。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作为中欧两局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试点项目开展近四年以来,超过440多个创新主体从中获益,受到了中国用户的广泛好评。我们对试点项目进入第二阶段表示欢迎,届时参与项目的中国用户将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缴费,更加便捷地在欧洲申请专利和获得保护。欧洲专利局局长安东尼奥·坎普诺斯表示,这一新付款方式的推出是我们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改进为中国申请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时凸显了国际合作在促进创新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简化程序和降低成本,我们将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继续支持中国的创新者进入欧洲的技术市场,促进增长并加强我们地区之间的联系。
-
点击次数:
2
2024
-
10
-
17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点击次数:
9
2024
-
10
-
10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一、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约为2.2万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约为0.9万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约为1.6万家;·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约为5.8万家。二、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三、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四、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