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安排,前期,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我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2万家,约占全国的1/4;从业人员约21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3.1%。本次抽样调查,采取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共抽取原始样本850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1份,回收率93.1%。本报告基于调查回收的791份有效问卷,对比2021年、2020年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形成。
一、主要结论
(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
对比2021年、2020年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在11-50人及50人以上的机构占比逐年升高,机构规模正不断扩大。
图1 2020-2022年服务机构规模变化情况
2022年,48.5%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招聘新员工,平均每家机构招聘人数为3.09人,调离(离职)2.43人,平均单家机构净增加0.67人。在有新进员工的机构中,46.1%的机构新进有应届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
(二)人才结构逐年优化
32.7%受访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相较去年上升5.2%,上升趋势明显。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量共190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8%,单个机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平均人数为2.41。
2022年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机构占15.4%,平均每家机构拥有0.46人;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机构占30.0%,平均每家机构拥有0.91人。
图2 2020-2022年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机构占比
(三)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受访机构中,有710家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占比为89.8%;343家有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占比为43.4%;184家有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占比为23.3%;180家企业有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占比为22.8%;63家机构有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务,占比为8.0%;44家有涉及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占比为5.6%。
图32022年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情况
50.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国内企业或个人提供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比2021年增长了6.7%。18.8%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规模越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比例越高。
图4各规模机构有开展涉外服务的占比情况
(四)数字化转型尚在起步阶段
在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生产服务产品相关环节中,29.2%的受访机构已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网络通信等数字技术。有利用数字技术的机构,超过八成用于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两成左右用于开展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和法律服务。
图5各服务类型利用数字技术的情况
受访机构认为数字化转型对知识产权各类服务的效率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代理服务最为明显。规模较大的机构大部分已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50人以上的受访机构中有超过六成已利用数字技术;而规模较小的机构虽认可数字转型的促进作用,但自身转型程度较低,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方面人才的招录意愿也相对较低。
图6各规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数字技术的情况
(五)激励政策受惠面扩大
调查显示,享受过激励政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62.6%,比2021年上升5.4个百分点,政策受惠面持续扩大。其中,受访机构表示税赋减免和财政资助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最大。
图72020-2022年享受过激励政策的机构占比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服务高端化多元化仍不足
目前,广东还缺乏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服务机构,受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要开展一项服务类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受限于规模和专业度,业务主要依靠基础代理服务。同时服务机构信息化能力还不足,仅有一成左右的机构表示已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集成,形成服务与管理一体化。
(二)服务机构的人才需求与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差距
调查显示,服务机构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机构占比对比前两年有所上升,而单家机构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拥有人数对比上一年有所流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方面人才或其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
(三)服务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地区上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服务能力较好的机构主要集聚在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等城市集聚的服务机构数量多,业务链条长、服务质量高、从业人员多的特点。其他城市的服务机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能力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突出。
(四)疫情等因素对机构发展有影响
新冠疫情对服务机构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拓展效率影响较大。受访的服务机构总体认为各知识产权服务类型的利润变化有所减少,尤其是知识产权代理服务,67.5%的机构表示代理服务的利润对比上一年度有所减少。除新冠疫情影响外,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恶性竞争和需求不足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高水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广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基础上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资金和人才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服务业,形成汇聚各方力量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新局面。探索税赋减免和财政资助政策,加大对小规模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
加强和规范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服务机构,在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扶持、机构培育、人才选拔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取消资格。
(三)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发展
鼓励服务机构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服务与综合服务协同发展,拓展知识产权运营、投融资、专利保险、资产评估等业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发便捷式查询检索工具、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提升服务能力。
(四)提升知识产权涉外服务能力
广东是外向型经济,海外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调查显示,服务机构的客户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应着力培育涉外服务机构品牌,加大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鼓励服务机构与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为创新主体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服务。
(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帮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培育人才。针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需求,建立专业化、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完善政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持高等院校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专业硕士(MIP)学科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职称评价机制,满足不同层级、类别、领域从业人员的职称评价需求。
(六)夯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建设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建设,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大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供给力度,提升服务机构获取数据的便利性、准确性、及时性。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预审、审查服务机制作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
(七)引导区域服务业协同融合发展
发挥珠三角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以产业园为接口匹配供需,引导高端服务机构与粤东、粤西、粤北创新主体深度对接,促进高端服务业向产业区域纵深延伸。另一方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在人才培训、业务拓展、资源互通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