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

来源: 粤高
日期: 2022-02-25
浏览次数: 12

2022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刘雪梅出席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主要内容及十大典型经验、在线调解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以下简称《报告》),全方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阔步向前,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工作实现全方位、跨越式、突破性发展,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形成司法为民新景观,创造司法文明新高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法院的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一、《报告》起草背景和主要思路



2019年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等重要指示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法院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服务审判执行,瞄准“一站式”关键定位,发挥集约集成关键优势,突出在线融合关键取向,推动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和参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2019年完成“一个中心、十大系统”一站式主体工程,形成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诉服运行“一网统管”工作布局;2020年完成“基本建成一站式”任务,实现“三个100%一个60%”目标,推动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四个一”工程落地见效;2021年围绕源头减量、服务增效、管理提质、改革促优,完成提档升级任务,一站式建设科学规范、有机衔接、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业务协同的平台体系全部建成,一站集约、惠普均等、便捷高效的应用体系加快形成,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一网统管”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全面塑造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发展新优势。


为全面总结一站式建设成效,讲好中国法院司法为民故事,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实践经验,并向部分“总对总”合作单位征求典型案例基础上,起草《报告》。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审议通过,向社会发布。


《报告》坚持以下思路:第一,突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以一站式建设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巨大实践伟力。第二,突出人民至上,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世界独一无二实践“群众的需求延伸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生动实践。第三,突出中国道路,充分展现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定分止争新模式、跨域立案新范式领先世界。第四,突出改革创新,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体制改革与智慧法院建设集成发力,制度改革与科技变革双轮驱动,在创新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第五,突出亮点成效,通过数据、案例、地方实践做法等,充分展现一站式建设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向往方面的成效。



二、《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包括正文和附件。正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体系形成“中国模式”,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加有力。重点阐述一站式建设的谋篇布局、部署要求、总体思路和具体抓手。人民法院不仅是司法裁判者,作为人民司法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高效化解矛盾,及时定分止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部分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路径彰显“中国优势”,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更加有力。从制度建设、工作路径、强基导向三个方面阐述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的职能作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作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举措,2021年11月部署以来,截至2022年2月中旬,全国95.5%的人民法庭入驻平台,在线对接基层治理单位超过4.5万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解纷服务大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实质性解决。


第三部分为联调共治纠纷解决新格局贡献“中国方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从多元化格局、社会化参与、实质化解纷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纠纷解决新模式在提高解纷效能,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合作单位增至11家,2021年全国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2021年,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同比增长43.86%;速裁快审案件871.51万件,同比增长25.7%,平均调解时长17天,平均速裁快审周期32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多元主体、多元途径、多元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及时、高效、一站式化解。


第四部分为人民法院在线调解新发展创造“中国速度”,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更加有力。重点介绍在线调解规则里程碑意义,以及在线调解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四级法院100%应用调解平台,在线调解案件累计超过2400万件。全国法院86.77%的道交案件实现在线调解。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万件纠纷在平台调解,每分钟就有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即便当事人远隔千里,身处国外,也能服务直达、掌上解纷,纠纷解决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第五部分为多元普惠诉讼服务新样态塑造“中国范式”,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有力。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努力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元可选的优质法治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在线诉讼服务平台提供同质化、便捷化网上服务,做到诉讼服务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零跑腿”,让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普惠更多城乡百姓。现在,超过30万名律师使用律师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已成常态。大厅现场服务一站通办、12368热线一号响应,跨域立案服务改革让立案就近可办、全国通办,巡回审判、车载法庭努力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做到“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竭尽全力去满足他们”。


第六部分为集约融合智慧辅助新平台提供“中国经验”,服务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加有力。从智促审判提速、智助管理服务、智辅科学决策三个方面,充分展现司法与科技融合发展,在推动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的显著作用。全国法院78%的保全案件实现网上办理,在线委托鉴定率达到71%,72%的民事、行政案件通过送达平台送达,邮政集约“绿色送达”新模式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邮寄送达服务“次日达”。全国95%以上法院开通满意度评价系统,真正把评判诉讼服务质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上线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预警,让一到年底收案下降的态势得到彻底扭转,全面兑现了整治年底不立案的庄严承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最高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一站式建设从“有”向“优”转变,把人民法院的“人民”二字擦得金光闪亮,让中国特色一站式建设道路行稳致远,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文明。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6
    2025 - 01 - 10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国知发运字〔2022〕47号)关于“制定推广知识产权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等工作部署,围绕提升专利商标代理质量,从源头上夯实专利转化运用基础,促进商标品牌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会同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制定了专利、商标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相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一是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对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与委托人签订合同提出了明确要求。《专利代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专利代理机构接受委托,应当与委托人订立书面委托合同”。《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商标代理机构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应当与委托人以书面形式签订商标代理委托合同,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他事项。”《专利代理管理办法》对专利代理行为规范以及委托人、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合法权益作出了细化规定。二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通过发布专利、商标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委托方和代理机构,特别是为自然人、小微企业和中小型专利商标代理机构,在合同中明晰基本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对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减少合同纠纷、提升代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规范行业经营秩序。专利、商标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针对当前行业中存在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包授权”、业务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设置相应的合同条款,要求双方进行承诺或约定,进而共同避免相关行为。这对于引导和规范专利商标代理行为、防范代理执业风险,促进行业公平有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二、合同示范文本主要包括哪些条款?专利、商标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结构相对统一,均设有12个条款,分为前言,委托事项,甲方的权利、义务,乙方的权...
  • 点击次数: 5
    2025 - 01 - 06
    商标行政执法证据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标行政执法指导,规范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负责商标行政执法的部门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审查和认定适用本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电子数据取证暂行规定》对电子数据证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商标行政执法证据(以下简称证据),是指负责商标行政执法的部门证明商标案件事实并据以作出决定的材料。第四条 证据包括以下种类:(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现场笔录、勘验笔录。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第五条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案等形式表达案件相关事实的书面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效的商标注册证、商标续展证明、商标变更证明、商标转让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证明、加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证明专用章的商标档案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权利基础证明、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转账凭证、票据、账簿、交易合同、有商标附着的物品说明书、介绍手册、价目表等以及涉嫌恶意注册商标的商标申请文书、委托代理合同等。前款包括电子商标注册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票据等电子形式证据材料的打印件等。商标权人对涉案商品或者服务的辨认意见属于书证,该辨认意见应当载明辨认方法、辨认依据和辨认结果。辨认方法需要保密的可不载明,但应当作出声明并书面承诺承担相应责任。提取书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当提取原件;提取原件有困难的,可以提取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抄录件,注明“...
  • 点击次数: 4
    2025 - 01 - 03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对业务调整涉及的专利申请请求类表格、电子申请数据标准规范作出相应修订。修订自2025年1月10日起启用,对应的旧版表格、电子申请数据标准规范及电子申请批量接口同时停止使用。具体修订内容包括:1.以纸件形式办理专利业务使用的请求类表格4份,修订清单及其相应的表格文件详见附件1和附件2;2.以电子形式办理专利业务使用的请求类表格数据标准规范详见附件3,相应的电子申请批量接口详见附件4。此外,为推进专利授权确权行政程序中的受送达权延及诉讼程序,针对行政诉讼中涉外当事人送达难的问题,国知局对《发明专利请求书》《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等七张请求类表格的填表注意事项进行修订(详见附件5),增加“除非有相反声明,当事人在中国境内负责接收专利业务法律文件的接收人及其地址延及于后续行政诉讼程序”的表述。附件1. 修订的纸件申请请求类表格清单 .doc附件2. 相应的请求类表格文件 .zip附件3. 修订的电子申请请求类表格数据标准规范.rar附件4. 相应的电子申请批量接口.rar附件5.修订的七张请求类表格.zip
  • 点击次数: 5
    2024 - 12 - 30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订的《关于〈专利合作条约〉(PCT)费用汇交的谅解备忘录》,国家知识产权局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人民币标准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收取PCT申请国际阶段费用。一、2025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人民币标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5年1月1日起执行的PCT申请国际阶段费用的人民币标准,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以下标准收取PCT申请国际阶段费用。PCT申请国际阶段费用标准 (金额单位:人民币 元)(一)代国际局收取的国际申请费1.国际申请文件不超过30页109902.超出30页每页加收1203.电子方式提交减缴(PDF格式)16504.电子方式提交减缴(XML格式)2480(二)代国际局收取的手续费  1650元如因汇率波动过大等原因需调整标准将另行公布。二、适用范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收到日在2025年1月1日(含当日)之后的PCT申请的国际申请费,以及收到日在2025年1月1日(含当日)之后的PCT国际初步审查要求的手续费,适用本标准。除代国际局收取的费用之外,检索费等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取的费用标准保持不变,具体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布的《专利收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收费标准》。
Copyright © 2018 - 2019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 191 号 B 塔 4416
电话:+86 020-32502900
传真:+86 020-32502999
邮编:510000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20-32502900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