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来源:
粤高
日期:
2022-05-30
浏览次数:
22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各地方有关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国知办发保字〔2021〕4号,以下简称《办法》),开展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示范区建设申报单位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推荐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务院督查激励有关工作要求,结合落实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需要和有关地方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及工作基础,每个申报单位限报1个示范区,推荐单位推荐数量不超过名额分配数量(附件1)。
(二)示范区建设以保护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地理标志为主,经公告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者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时间超过3年。
(三)具有较大产业规模,较高年销售额或出口额,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者数量达区域内生产者总数的60%以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产值达区域内相关产业产值的60%以上。
(四)优先选择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历史文化技艺并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地理标志。
(五)对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的地理标志予以重点支持。
二、建设任务
聚焦严格地理标志保护,深化地理标志管理改革,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指导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及各地实际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学习借鉴已建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经验,重点推进夯实保护制度、健全工作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宣传和加强合作共赢等工作落实。
(一)夯实保护制度,引领协同推进。建立健全社会共治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制度衔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突出新发展理念,出台协调配套的保护和管理政策,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统一规范管理地理标志。
(二)健全工作体系,引领特色质量。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系列标准,提高检测能力,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强化产地质量管控,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突出。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推动产地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全覆盖。
(三)加大保护力度,引领水平提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地理标志领域行政保护、跨部门协同保护、跨区域联动保护,公开有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严厉查处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强化保护宣传,引领意识提升。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政策宣贯和舆论引导,开展地理标志保护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等活动。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保护意识提升。
(五)加强合作共赢,引领市场开拓。健全涉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积极参与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国际合作,有组织地通过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三、申报程序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单位自愿申报,填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报书》(附件2),并根据《办法》要求对示范区建设申报提出意见。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决定推荐报送的,填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报推荐信息汇总表》(附件3),将申报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及其电子版于2022年6月20日前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对申报的示范区建设申请进行综合评审,公示确定示范区筹建名单。
特此通知。
附件:
1. 申报推荐名额分配表.docx
2.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报书.docx
3.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报推荐信息汇总表.docx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2022年5月25日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1
2025
-
04
-
24
近日,由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任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中央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白清元出席活动并致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作视频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出席主场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主持活动并介绍宣传周期间组委会各成员单位主要活动安排。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将集中展示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推动知识产权制度革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关情况,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之间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的紧密联系。申长雨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积极回应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推动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知识产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胡凯红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版权战线锚定建设版权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版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版权发展之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给版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点击次数:
1
2025
-
04
-
14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在全国率先突破80万件,达80.8万件。近年来,广东发明专利快速增长,创新资源持续集聚,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发明专利有效量持续领跑全国,发明专利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80万件,已连续二十五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4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创造势头强劲,8个产业发明专利数量领跑全国。截至2月底,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56.12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9.43%。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居全国首位。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增速较快。截至2月底,全省9.02万家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70.32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86.98%;全国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不含港澳台)中,6家企业来自广东;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6.81%,明显高于全省企业总体增速(19.58%)。四是高质量创造促进高效益运用。2024年,全省发明专利许可、转让分别有6874次、29647次,涉及发明专利的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1387.07亿元;在全省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和专利权质押登记中,发明专利数量占比分别为66.90%、41.51%和34.73%,明显高于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20.54%)。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在政策供给、试点示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多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知识产权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
点击次数:
2
2025
-
04
-
10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经管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的通知》(粤财工〔2024〕2号)和《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穗知规字〔2023〕1号)有关要求,我局制定了2025年度第三批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和项目申报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附件: 1.2025年度广州市第三批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docx 2.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书.docx 3.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网络申报操作指引.docx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4月2日
-
点击次数:
1
2025
-
04
-
09
2024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以转化运用为牵引,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为重点,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供给,积极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各地累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1.6万余场次,参与企业20余万家,路演推介专利3万余项,推动2万余件专利实现转化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达成投融资意向金额200多亿元,取得了广泛影响和积极成效。一、多部门协同,全面提升活动影响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地方和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4场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重点活动,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江西、河南、广东、重庆、四川、山东等地方聚焦低空经济、医药生物、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组织开展路演对接、金融服务、商圈巡展等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二、多环节联动,加快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在供给端,引导高校院所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专利转化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从源头上优化专利供给质量。在应用端,推动企业利用专利盘活系统,参与转化对接活动,遴选专利技术和合作团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知名商标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在服务端,发挥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协同作用,开展融入式、伴随式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惠企活动2000余场次,为高校院所与企业搭建专利转化对接的桥梁。三、多举措推进,持续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服务效能。各地围绕产业专利转化运用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内容,推进线上线下活动融合互动;组织开展以专利转化技能、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