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

来源: 粤高
日期: 2022-02-25
浏览次数: 14

2022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刘雪梅出席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主要内容及十大典型经验、在线调解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19-2021)》(以下简称《报告》),全方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阔步向前,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工作实现全方位、跨越式、突破性发展,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形成司法为民新景观,创造司法文明新高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法院的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一、《报告》起草背景和主要思路



2019年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等重要指示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法院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服务审判执行,瞄准“一站式”关键定位,发挥集约集成关键优势,突出在线融合关键取向,推动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和参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2019年完成“一个中心、十大系统”一站式主体工程,形成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诉服运行“一网统管”工作布局;2020年完成“基本建成一站式”任务,实现“三个100%一个60%”目标,推动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四个一”工程落地见效;2021年围绕源头减量、服务增效、管理提质、改革促优,完成提档升级任务,一站式建设科学规范、有机衔接、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业务协同的平台体系全部建成,一站集约、惠普均等、便捷高效的应用体系加快形成,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一网统管”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全面塑造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发展新优势。


为全面总结一站式建设成效,讲好中国法院司法为民故事,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实践经验,并向部分“总对总”合作单位征求典型案例基础上,起草《报告》。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审议通过,向社会发布。


《报告》坚持以下思路:第一,突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以一站式建设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巨大实践伟力。第二,突出人民至上,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世界独一无二实践“群众的需求延伸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生动实践。第三,突出中国道路,充分展现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定分止争新模式、跨域立案新范式领先世界。第四,突出改革创新,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体制改革与智慧法院建设集成发力,制度改革与科技变革双轮驱动,在创新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第五,突出亮点成效,通过数据、案例、地方实践做法等,充分展现一站式建设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向往方面的成效。



二、《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包括正文和附件。正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体系形成“中国模式”,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加有力。重点阐述一站式建设的谋篇布局、部署要求、总体思路和具体抓手。人民法院不仅是司法裁判者,作为人民司法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高效化解矛盾,及时定分止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部分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路径彰显“中国优势”,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更加有力。从制度建设、工作路径、强基导向三个方面阐述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的职能作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作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举措,2021年11月部署以来,截至2022年2月中旬,全国95.5%的人民法庭入驻平台,在线对接基层治理单位超过4.5万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解纷服务大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实质性解决。


第三部分为联调共治纠纷解决新格局贡献“中国方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从多元化格局、社会化参与、实质化解纷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纠纷解决新模式在提高解纷效能,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合作单位增至11家,2021年全国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2021年,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同比增长43.86%;速裁快审案件871.51万件,同比增长25.7%,平均调解时长17天,平均速裁快审周期32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多元主体、多元途径、多元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及时、高效、一站式化解。


第四部分为人民法院在线调解新发展创造“中国速度”,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更加有力。重点介绍在线调解规则里程碑意义,以及在线调解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四级法院100%应用调解平台,在线调解案件累计超过2400万件。全国法院86.77%的道交案件实现在线调解。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万件纠纷在平台调解,每分钟就有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即便当事人远隔千里,身处国外,也能服务直达、掌上解纷,纠纷解决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第五部分为多元普惠诉讼服务新样态塑造“中国范式”,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有力。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努力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元可选的优质法治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在线诉讼服务平台提供同质化、便捷化网上服务,做到诉讼服务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零跑腿”,让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普惠更多城乡百姓。现在,超过30万名律师使用律师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已成常态。大厅现场服务一站通办、12368热线一号响应,跨域立案服务改革让立案就近可办、全国通办,巡回审判、车载法庭努力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做到“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竭尽全力去满足他们”。


第六部分为集约融合智慧辅助新平台提供“中国经验”,服务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加有力。从智促审判提速、智助管理服务、智辅科学决策三个方面,充分展现司法与科技融合发展,在推动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的显著作用。全国法院78%的保全案件实现网上办理,在线委托鉴定率达到71%,72%的民事、行政案件通过送达平台送达,邮政集约“绿色送达”新模式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邮寄送达服务“次日达”。全国95%以上法院开通满意度评价系统,真正把评判诉讼服务质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上线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预警,让一到年底收案下降的态势得到彻底扭转,全面兑现了整治年底不立案的庄严承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最高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一站式建设从“有”向“优”转变,把人民法院的“人民”二字擦得金光闪亮,让中国特色一站式建设道路行稳致远,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文明。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24
    近日,由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任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中央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白清元出席活动并致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作视频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出席主场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主持活动并介绍宣传周期间组委会各成员单位主要活动安排。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将集中展示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推动知识产权制度革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关情况,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之间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的紧密联系。申长雨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积极回应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推动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知识产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胡凯红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版权战线锚定建设版权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版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版权发展之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给版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14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在全国率先突破80万件,达80.8万件。近年来,广东发明专利快速增长,创新资源持续集聚,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发明专利有效量持续领跑全国,发明专利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80万件,已连续二十五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4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创造势头强劲,8个产业发明专利数量领跑全国。截至2月底,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56.12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9.43%。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居全国首位。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增速较快。截至2月底,全省9.02万家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70.32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86.98%;全国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不含港澳台)中,6家企业来自广东;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6.81%,明显高于全省企业总体增速(19.58%)。四是高质量创造促进高效益运用。2024年,全省发明专利许可、转让分别有6874次、29647次,涉及发明专利的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1387.07亿元;在全省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和专利权质押登记中,发明专利数量占比分别为66.90%、41.51%和34.73%,明显高于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20.54%)。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在政策供给、试点示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多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知识产权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10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经管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的通知》(粤财工〔2024〕2号)和《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穗知规字〔2023〕1号)有关要求,我局制定了2025年度第三批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和项目申报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附件: 1.2025年度广州市第三批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docx  2.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书.docx  3.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网络申报操作指引.docx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4月2日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09
    2024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以转化运用为牵引,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为重点,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供给,积极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各地累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1.6万余场次,参与企业20余万家,路演推介专利3万余项,推动2万余件专利实现转化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达成投融资意向金额200多亿元,取得了广泛影响和积极成效。一、多部门协同,全面提升活动影响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地方和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4场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重点活动,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江西、河南、广东、重庆、四川、山东等地方聚焦低空经济、医药生物、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组织开展路演对接、金融服务、商圈巡展等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二、多环节联动,加快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在供给端,引导高校院所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专利转化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从源头上优化专利供给质量。在应用端,推动企业利用专利盘活系统,参与转化对接活动,遴选专利技术和合作团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知名商标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在服务端,发挥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协同作用,开展融入式、伴随式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惠企活动2000余场次,为高校院所与企业搭建专利转化对接的桥梁。三、多举措推进,持续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服务效能。各地围绕产业专利转化运用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内容,推进线上线下活动融合互动;组织开展以专利转化技能、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实务...
Copyright © 2018 - 2019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 191 号 B 塔 4416
电话:+86 020-32502900
传真:+86 020-32502999
邮编:510000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20-32502900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