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产最新动态 创造IP无限价值

“抄抄抄”的Zara终于玩砸了

来源: 粤高
日期: 2018-07-19
浏览次数: 59

“抄抄抄”的Zara终于玩砸了


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因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最终获得胜诉。

此事还要追溯到3年前。2015年11月,OTB集团提起指控:Zara制造和销售仿制商品的行为违反了欧盟知识产权法,其中Skinzee-SP牛仔裤的外观专利已在欧盟注册。

尽管Inditex嘴上不承认——坚持称其凉鞋设计与Marni凉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Diesel的牛仔裤因缺乏原创性也不存在侵权行为。但米兰法院认为,Zara的行为已构成抄袭与侵权,要求Inditex集团立即召回侵权物并停止销售,并为每件产品支付235美元的赔偿金。

尽管赔偿金数可以忽略不计,但此次OTB获得胜利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协助OTB集团的律师事务所Denton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为“欧盟内部的知识产权执法开启了新的选择之门”。有分析人士指出,该判决确认了在欧盟范围内的注册和未注册外观设计侵权损害赔偿的可能性,在欧洲属于首例,虽然该裁决仍有被上诉的可能。

时尚头条网写道:随着越来越多奢侈时尚品牌的维权意识加强,快时尚依靠抄袭以维持快速上新的模式正遭遇严重挑战。

长期以来,Zara抄得明目张胆,奢侈品牌几乎被抄了个遍——自2015年以来,Zara被曝光的抄袭对象包括Balmain、Valentino、Celine、Yeezy等等。

 “憎恨”Zara的人有很多。2016年7月,一位叫Tuesday Bassen的洛杉矶独立设计师在社交媒体上控诉Zara抄袭自己的作品。他发起了以 “抵制Zara”( #boycottzara)为名的活动,获得了大量独立设计师们的声援。

但Zara不以为然,淡定回应道——我们拒绝你方申诉,理由上文已提及:你客户的设计并不独特,很难想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会有什么人将其与Tuesday Bassen联系在一起。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你所说第三方提出的观点,但依然坚持我们的想法。最后,请注意,这些说法只引发了数起投诉;要知道,每个月全球有上百万用户分别浏览这两个网站,这么几起投诉在这些数字面前明显相形见绌。

让Zara保持傲慢姿态的,是其高居不下的业绩增长。

2015财年(截至2016年1月31日),Zara的销售额达到了209亿欧元,比2014财年的181.17亿欧元上涨15.4%。而这也是Inidtex收入首次超过200亿欧元。同时,集团净利润为28.75亿欧元,实现15.0%的增长,增速为过去三年最高。可以说,Zara是Inidtex集团的顶梁柱。

2016年财年(截至2017年1月31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在销售额同比增长12%,达到23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9.4%,为40亿欧元;净利润为32亿欧元,同比上涨10%。

Zara的成功早已不是秘密——“我们不引领潮流,只想做时尚的搬运工”。

Zara非常明确自己的品牌策略:从其他品牌秀场、电影等多元化渠道吸取设计灵感。这里说的设计灵感,其实就是抄。

在Zara的设计总部,有350名设计师,但没有首席设计师一职,这让百名设计师在批准产品和推广方案时享有绝对的自主权。

Zara的新款全部由数据决定——设计师们从每天的数据反馈中得知哪款卖得好而哪款滞销,并以此为导向设计接下来的新款。每天早上,Zara总部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销售数据和来自顾客、门店经理以及各国总监的意见来推测受欢迎的设计和款式。 

正是由于将设计环节从供应链中剥离出来进行流程化运作,为Zara节省了大量时间。

Zara可以做到“7天生产、14天下柜、30天上柜”。每年,Zara可以设计出1.8万个新品,平均每2~3周就能够有新款上架。


“抄抄抄”的Zara终于玩砸了


Zara创造了“唯快不破”的商业神话,以“大牌的设计,低廉的价格”喂饱了大众消费者。

伦敦独立分析师Richard Hyman曾指出,“Zar


“抄抄抄”的Zara终于玩砸了


a的生产模式打破了时尚界的传统规则,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季节时尚。这种快速产出创意的方式早期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感的需求,而不依赖于原创设计所具有的可复制性。”

Zara模式成为快时尚品牌的学习案例,被广泛效仿——H&M、Topshop、Forever 21等相继采用了相似的策略。


“抄抄抄”的Zara终于玩砸了


当然,Zara每年都会收到“罚单”——因抄袭被罚几千万欧元,但是与其惊人的销售业绩相比,罚款金额可以忽略不计。

Zara能够如此潇洒,也“得益于”时尚产品专利难以界定、地区法律差异和维权成本较高等复杂因素。

比如,Gucci曾诉Forever 21抄袭,双方对关于“绿红绿”“蓝红蓝”配色条纹到底能不能被Gucci独家使用的争执超过半年。今年2月,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法院批准Forever 21取消十几项Gucci商标注册的请求,这意味着Gucci不仅输掉了官司还要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奢侈品牌们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在美国,抄袭那些未被授予设计专利的服饰设计并不属于违法行为。这是由于商标法和版权法均没有将服饰纳入保护范围。一款服饰的设计的创意部分如印花等图案元素能够得到保护,但是整个服装却没有知识产权,而商标法则只保护设计师的名字或是品牌标志。Duane Morri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Christiane Campbell曾表示:“一件物品要享有著作权保护,就不能具有功能性。因此,一直以来时装都无法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

不过,曾经让Zara风光无限的模式正遭遇着质疑与挑战。

2017年,Zara的毛利率从2013年巅峰时期59.8%降至57.4%,股价下跌4.5%。全年业绩为2008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2018年2月23日,Inditex集团因在当天下调了目标价格,并预计该集团的毛利率将进一步下滑5%,造成当天股价一日暴跌7.06%至25欧元,创三年来的低点,市值蒸发59亿欧元。

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们正在经历水逆——H&M于去年12月发布的2017年Q4财报显示:当季集团销售额下滑4%。这是20多年来出现的首次业绩下降。另外,优衣库、Forever21等品牌销售业绩也表现平平。

“唯快不破”的神话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消费语境。

有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因为自己喜欢的快时尚品牌或者喜欢的款式而购买快时尚服装,而不是对品牌产生好感而购买,品牌和消费者间建立的情感关联较弱,消费者易流失——“快”带来的品牌忠诚度沉淀乏力。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国内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对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兴趣逐渐减退。随着消费能力的增长,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能够彰显自己个性的品牌,价格已不再是最大的消费阻碍。

除此之外,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健全。如今,欧盟已在2016推出一个统一系统,为注册和非注册设计师的设计圈提供一个专利系统,能够保护服装和配饰的设计权。这种设计外观专利保护的有效期一般为14至15年,有效时长取决于品牌的选择。

在更加注重原创保护的今天,求快的Zara慢下来了,而这或许也意味着,Zara时代要结束了。



文章来源:时尚头条网、零售前沿社、虎嗅网,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会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推荐服务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24
    近日,由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任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中央宣传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白清元出席活动并致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作视频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出席主场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主持活动并介绍宣传周期间组委会各成员单位主要活动安排。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将集中展示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推动知识产权制度革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关情况,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之间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的紧密联系。申长雨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积极回应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推动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知识产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胡凯红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版权战线锚定建设版权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版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版权发展之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给版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14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在全国率先突破80万件,达80.8万件。近年来,广东发明专利快速增长,创新资源持续集聚,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发明专利有效量持续领跑全国,发明专利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80万件,已连续二十五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4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创造势头强劲,8个产业发明专利数量领跑全国。截至2月底,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56.12万件,居全国首位,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9.43%。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居全国首位。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增速较快。截至2月底,全省9.02万家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70.32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的86.98%;全国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不含港澳台)中,6家企业来自广东;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6.81%,明显高于全省企业总体增速(19.58%)。四是高质量创造促进高效益运用。2024年,全省发明专利许可、转让分别有6874次、29647次,涉及发明专利的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1387.07亿元;在全省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和专利权质押登记中,发明专利数量占比分别为66.90%、41.51%和34.73%,明显高于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20.54%)。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在政策供给、试点示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多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知识产权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10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经管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的通知》(粤财工〔2024〕2号)和《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穗知规字〔2023〕1号)有关要求,我局制定了2025年度第三批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和项目申报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附件: 1.2025年度广州市第三批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类)申报指南.docx  2.2025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书.docx  3.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网络申报操作指引.docx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4月2日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09
    2024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以转化运用为牵引,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为重点,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供给,积极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各地累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1.6万余场次,参与企业20余万家,路演推介专利3万余项,推动2万余件专利实现转化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达成投融资意向金额200多亿元,取得了广泛影响和积极成效。一、多部门协同,全面提升活动影响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地方和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4场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重点活动,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江西、河南、广东、重庆、四川、山东等地方聚焦低空经济、医药生物、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组织开展路演对接、金融服务、商圈巡展等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二、多环节联动,加快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在供给端,引导高校院所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专利转化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从源头上优化专利供给质量。在应用端,推动企业利用专利盘活系统,参与转化对接活动,遴选专利技术和合作团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知名商标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在服务端,发挥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协同作用,开展融入式、伴随式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惠企活动2000余场次,为高校院所与企业搭建专利转化对接的桥梁。三、多举措推进,持续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服务效能。各地围绕产业专利转化运用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内容,推进线上线下活动融合互动;组织开展以专利转化技能、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实务...
Copyright © 2018 - 2019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 191 号 B 塔 4416
电话:+86 020-32502900
传真:+86 020-32502999
邮编:510000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20-32502900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